梁曉雪 好聽不紅的梁曉雪不愿太主流抗拒完美 抗拒名氣
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
在知乎上,幾乎所有包含了小眾歌手冷門歌曲好聽不火單曲循環等關鍵詞的條目都會出現梁曉雪的名字。他發跡于另一個文青集散地豆瓣,從2008年開始陸續發表音樂創作,2010年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Floraltimes/花樣年華》。很多獨立音樂人早已通過各種方式走進大眾視野,他卻仍然保持與主流若即若離的關系。
今年4月,梁曉雪推出新EP《閑人日記》,配套的巡演于6月14日從廣州開跑,下半年將到達香港、成都、北京、上海等城市。近日,梁曉雪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他開玩笑說:現在有一個新詞兒,寶藏男孩對吧?我可以改成寶藏臘肉,因為已經不年輕了。
音樂不是憋出來的,創作是非常自然的
民謠曾經是文藝青年群體的一個身份認同符號,它代表著好品位、夠小眾、有文化、不隨波逐流梁曉雪在這股民謠熱中崛起。2008年左右,他開始在豆瓣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大多是佐以吉他伴奏的英文歌,他略帶滄桑的嗓音一開口就仿佛把人帶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式鄉村小酒吧。
現在,梁曉雪的豆瓣音樂人標簽已從民謠改成流行。當時(注冊豆瓣)也是稀里糊涂的,隨便找了一個標簽。我做的音樂以箱琴為主,但這并不代表我就是民謠,我還會彈電吉他、彈鋼琴呢。我現在對自己音樂的定義是流行。
他不接受把音樂當作一種產品來生產。做完《青春很短,普魯斯特太長》之后,梁曉雪離開了和氣音樂,成為一名獨立音樂人。他坦言在做這張專輯時與公司產生了分歧,音樂不是憋出來的,創作是非常自然的。就像我剛剛跟小牟(梁曉雪經紀人)在房間坐著,我隨便彈一下琴,忽然出來一個我覺得特別好聽的旋律。
挺怕那種所謂的努力,更愿意活得像自己
在《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等音樂競技節目最紅火的那些年,梁曉雪接到過不少邀約,可他始終沒有上過任何一個節目。我不是一個好歌手,頂多算是一個比較忠于自我的音樂人。在他看來,歌手是個特別專業的行當,一定得唱得好聽、有自己的特點,高音、氣息控制,等等,其實很難。
作為一個靠音樂吃飯的人,他當然可以去精進技藝、磨練歌喉,但他始終對完美這件事有點兒抗拒:我不喜歡規劃得特別漂亮的東西。我喜歡那種臟兮兮的小酒館,一個戴帽子的大叔用特別怪異的聲音唱自己經歷的故事,再配上一杯老威士忌。
他甚至有點抗拒名氣。在發展勢頭最好的那段時間,如果努力一下,梁曉雪的知名度或許就不止現在這樣了。但他說:我還挺怕那種所謂的努力,我更愿意活得像自己。更何況我覺得自己未必有這個能力。你看熒屏里的小鮮肉多帥多漂亮,我都快40歲了,也整容去?我就是這樣了,不能為了讓大家覺得好而變成另一個人。
以前喜歡儀式感,現在越活越簡單
如今,梁曉雪的生活被分割為宅在家與在路上。在北京的時候,梁曉雪的生活跟許多單身人士一樣:在家聽音樂、看電影、追追劇、叫外賣;每天健身,因為運動可以分泌多巴胺,感覺比較舒服;狀態不錯的時候就早起,一個人出門看電影逛商場。他說:以前喜歡儀式感,現在覺得特別沒意思,越活越簡單。比如買衣服,他會一次性買三四件同個顏色的T恤,整個夏天就換著穿;家里的紅酒醒酒器、高腳杯早就不用了,直接倒在水杯里,反正最終目的就是喝嘛。
跑巡演就成了他接觸人群的方法。去年年底開完青春很短,普魯斯特太長的巡演,今年四五月又以吉他手身份參與了牛奶咖啡組合的巡演;不到一個月,他的閑人日記巡演又開始了,巡演的時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聊些不同的話題,聽別人講旅途中的趣事,感覺很對。
梁曉雪并沒有為自己定下什么目標。他笑言,做巡演的目標就是別賠就好。4月來廣州的時候,梁曉雪認識了一位德國藝術家。這位德國藝術家既做音樂又畫畫,在中國做了五年巡演,每次都自己扛著四五十斤的設備,觀眾卻永遠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而且一張畫都沒賣出過,但他仍在堅持。梁曉雪被這位藝術家打動了: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還有人去欣賞你的音樂、來看你的演出,我已經很感激了。
看似隨遇而安,但是梁曉雪依然希望每一次演出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我一直努力在形式上多做一些文章,比如現場的編配、用的樂器、還有更多的細節,我希望每次(現場演出)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東西,跟專輯相比也有更多變化。
上一篇:11111 1月11日1時11分中國新年首發這顆衛星 網友驚嘆要做太空界的111111下一篇:頭腦 習近平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